雨政办发〔2023〕20号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和记AG办公室
关于印发雨花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
实施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区直有关部门单位:
《雨花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实施方案(2023-2025年)》已经区人民和记AG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长沙市雨花区人民和记AG办公室
2023年8月9日
雨花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实施方案
(2023-2025年)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理念和住建部关于“完整”社区建设的部署,认真落实《中共长沙市委长沙市人民和记AG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长发〔2022〕9号)及《长沙市人民和记AG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实施方案(2022-2026年)〉的通知》(长政办发〔2022〕58号)有关要求,大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打造便民、共享、幸福“生活圈”,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省委省和记AG强省会战略部署,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以“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为重要抓手,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为努力方向,狠抓“七个统筹”(统筹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既有小区改造、重点片区城市更新、街区“微改造”、棚户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农安房改造),坚持“三个创新”(创新社区治理模式、社会资本引入、微小企业入社区的方式),按照高标准改造,高效能管理的模式,打造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绿色低碳、全龄友好的“绿色完整”居住社区,促进城市居住社区均衡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民生实效为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回应群众对“学位、托位、床位、车位、厕位、梯位”等急难愁盼问题的关切,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补齐民生领域短板。
(二)科学施策,多措并举推进。全方位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短板摸底情况,统筹各生活圈的项目推进,对圈内老旧小区改造、基础设施改造、街区改造、既有小区品质提升等项目进行统筹推进。
(三)多方联动,形成创建合力。充分发挥和记AG统筹主导作用,各部门单位、各街道要通过整合资源,引导市场、社会、居民等多方力量参与,推动各类资源共同打造高品质居住“生活圈”。
(四)挖掘潜力,实现共享共治。“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过程中,要充分挖掘空间潜力、资源潜力、产业潜力、文化潜力,建立“和记AG牵头、街道落实、社区实施、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推进居住社区“多改合一”,通过留记忆、补短板,优空间、增设施,提品质、促交往,打造品质生活新标杆,共建共创共享美好幸福生活。
三、创建范围
(一)明确创建对象。基于交通便利性、服务设施的共享性和治理主体的明晰性,利用大数据手段测算常住人口活动轨迹和公共服务设施使用频率的匹配程度,本次创建工作以人口集中、相对成熟的49个城市居住社区“生活圈”为创建行动的基本实施单元(详见附件1)。
(二)明确创建类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本次创建工作达标类型分为AA型、A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通过设置约束性指标引导城市居住“生活圈”在一刻钟步行范围内补齐公共服务、市政基础、便民商业等硬件设施,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常基本生活需求;通过引导性和特色性指标,鼓励“生活圈”整合资源,实现道路交通、停车设施、公共空间等设施共享、功能复合、空间融合,以满足人民群众更便捷、更舒适、更高层次的生活需求。
四、工作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居住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精明增长的方式,推进居住社区人居环境建设,满足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根据《关于贯彻落实“强省会”战略的行动方案(2022-2026年)》中明确提出的“50%以上社区成功创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的要求,力争2025年底前我区25个以上城市居住社区“生活圈”达到“绿色完整”居住社区(AA型)标准,再从达标AA型中优选申报创建AAA型不少于10个,经市、区相关部门联合评定验收后,向社会公布并挂牌。2022年我区10个“生活圈”已成功创建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2023-2025年,每年需创建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不少于5个(当年9月底前完成),A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不少于3个(当年10月底前完成)。(详见附件2)
五、创建内容
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心,坚持底线思维,保障城市居民居住安全,促进基础设施完整和智能设备应用,提升绿色低碳水平和基层治理效能,系统集成“生活便利、老少皆宜、智慧智能、共享创新、资源节约、环境舒适、便民惠民、安全韧性”八大生活场景。
(一)促进基础设施完整,打造“生活便利、老少皆宜”的友好场景
1.保障市政设施完整。基础设施正常运行,优化供水、排水、供电、道路、供气、通信等设施,达到设施完好、运行安全、供给稳定等要求。实施智慧电网“630”攻坚行动,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居住社区配电设备、线路改造,核心城区线路智能化率达到80%,二环内供电可靠率达到99.95%。推进5G网络进社区,网络信号覆盖主要公共活动区域。在老旧小区、既有小区改造中优先实施排水防涝设施建设、雨污水管网混错接改造。畅通“微循环”,打通断头路、瓶颈路,贯通社区道路与城市路网的联系,确保居民步行10-15分钟可享各类公共服务。通过新建、改造等方式,增加社区停车位、停车场等设施,统筹空间、时间资源,提高车位利用率。加强社区、小区内部停车管理,消除占压消防、救护等生命通道的现象,建设非机动车停放棚(架),鼓励建设新能源充电桩和智能充电站。2025年12月31日前,确保慢行系统贯通、安全、便捷,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营造无障碍环境,在人口老龄化的社区加快推进既有多层住宅增设电梯工作,不符合条件的既有多层住宅积极推进楼道内适老化设施建设,增设爱心椅、爱心通道等设施,为老年居民爬楼“减负”,2025年12月31日前,城市道路、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建设率达到100%。提高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和密闭收运,促进城市环卫系统和再生资源系统“两网融合”。增加公共“厕位”,提升建成区公共厕所设置密度,受场地条件约束的可以采用集成箱体式公共厕所。(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人居环境局、区市政设施维护中心、区市容环境卫生维护中心、区残联、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
2.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完整。夯实社区综合服务阵地,优先保障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用地,实现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改造,集约设置社区服务大厅、警务室、社区居委会办公室、文体活动室等功能用房,既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又丰富社区文体生活。配齐公共服务设施,以居民步行10-15分钟到达幼儿园、老年服务站等社区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为原则,配齐幼儿园、托儿所、居家养老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聚焦“一老一小”需求,提升养老托幼设施覆盖面,推广适老化智能终端应用,创新居家养老模式,鼓励“医养结合”,与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同址或邻近设置养老服务设施,为老年人分类提供服务,2025年12月31日前,设立1所以上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县级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完成一批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鼓励公建民营、单位办托、幼托一体(有条件的幼儿园内开办托儿服务)等方式开展多样化、普惠性的托育服务,2025年12月31日前,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5个。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等各类项目,每年新增一批具有游憩功能的社区游园、小微绿地或“口袋公园”,促进居民交往,形成“全龄友好”氛围。鼓励公共活动空间和设施适儿化、适老化改造,因地制宜配备休憩、文化、康体等设施。主城区升级打造“10分钟健身圈”,加大智慧社区健身中心等场地设施覆盖,提升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到2025年,新增公共体育场中的标准田径跑道和标准足球场、健身步道公里数、智慧社区健身中心和室外运动场数量建设达到市级要求。(责任单位:区教育局、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文旅体局、区卫生健康局、区人居环境局、区妇联、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
3.保障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整。加密住区商业网点,完善理发店、洗衣店、24小时药店、维修点、银行营业网点、家政服务网点、餐饮店等便民商业网点。建设多组智能信包箱、智能快递箱,提供邮件快件收寄、投递服务。鼓励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无接触式消费体验,鼓励住宅小区布局建设智慧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智慧驿站、智慧书店、智慧健身房等新型消费商业网点,推进新型消费业态线上线下更广更深的融合,鼓励有条件的居住“生活圈”建设社区消费服务综合体,促进便民利民服务集聚集群发展、项目化系统化供给。促进社区夜经济发展,基于现有夜间人流客流情况,在条件较好的居住社区打造夜经济地标,培育网红门店。(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商务局、区文旅体局、区人居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
(二)促进智能设备应用,打造“智慧智能、共享创新”的未来场景
4.推进社区智能化改造。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加快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依托“雪亮工程”和城域物联网管理平台,推进公共区域视频监控和智能安防设备数据资源联网汇聚,完善公共区域治安防控体系。加强智慧社区微基建、新基建,支持小区新增智能道闸、智能门禁、智能快递柜、智能车棚、智能充电桩等设施配套。(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数据资源中心、各街道)
5.建设社区智慧化平台。加强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信息化应用,加快打造集社区政务、公共服务、商业及生活资讯等为一体的集成智慧社区平台。深化社区基层数据共享,依托社区一户一表、车辆出行、公共设施管理等数据基础,依托市级综合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进各部门基层工作平台对接整合。丰富智慧化生活体验场景,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城市大脑、创新产业等特色优势,建设美好生活链圈,实现社区智慧化服务全覆盖,居民办事基本不出社区。(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城管执法局、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区人居环境局、区数据资源中心、区公安分局、各街道)
6.推进社区共建共享。构建治理新格局,树立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形成“党建引领、居民参与、民主协商、 科技支撑”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搭建议事平台,利用“互联网+共建共治共享”等线上线下手段,开展多种形式基层协商。鼓励设计师、工程师进驻社区开展辅导居民谋划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方案,有效参与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生活垃圾分类、节能节水、环境绿化等工作,支持社区常态化更新建设活动。引导居民自治,发挥居民自治和社会共治作用,建立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居民、辖区企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居住社区建设。(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民政局、区公安分局、各街道)
(三)提升绿色低碳水平,打造“资源节约、环境舒适”的宜居场景
7.提升建筑绿色化水平。坚持绿色低碳理念,大力发展社区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加强可再生能源利用,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规范既有居住社区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对维护结构、用能设备和系统采取节能技术,降低建筑运行能耗。(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各街道)
8.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的绿色与节能,加大社区基础设施海绵化改造力度,采用生物滞留设施、屋顶绿化、植被浅沟、雨水利用等低影响开发模式,设置低影响开发雨水基础设施。规划新建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充电桩,2025年12月31日前,电动汽车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达到市级要求。因地制宜改造宅间绿地、空地等,增加公共活动场地,鼓励开放共享与复合利用。(责任单位:区发展改革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文旅体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人居环境局、区园林绿化维护中心、各街道)
9.提升生活方式绿色化水平。因地制宜提高绿化覆盖率,推广社区立体景观绿化。推动制定社区居民绿色生活公约,倡导居民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使用绿色包装、交易闲置物品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鼓励与社区共享书房、社区周边书店和图书馆等学习型资源共建社区学堂,鼓励单独配置或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共享配置社区众创空间。(责任单位: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市场监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园林绿化维护中心、各街道)
(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打造“便民惠民、安全韧性”的美好场景
10.坚持党建引领。建立“党委领导、和记AG组织、业主参与、 企业服务”的居住社区管理机制。发挥党员先进模范带头作用, 建立党员服务机制,积极进行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鼓励设置社区达人资源库,建立社区教育联席会议、社区教育理事会等制度。 倡导终身学习,为社区居民提供学习等相关服务,并将学习和授 课积分纳入社区积分体系。建立长效可行的社区自治机制。积极引导居民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实现高质量的居民自治。(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各街道)
11.强化综合治理。提升专业化物业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老旧小区或改制企业宿舍等开放式小区引入专业化物业服务,推动物业服务企业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精细化管理和服务,加快实现全市住宅小区标准化建设全覆盖。筑牢社区安全底线,严密网络化联防联控管理,建立完善的社区消防预警预防体系及应急机制,确保消防通道畅通、公共消防设施完好、应急救援反应迅速。凝聚多方力量,以社区居委会为主阵地,联合企业、党员、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重点培育发展志愿服务、社团文化、矛盾协调类的社区社会组织,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住房城乡建设局、区应急局、区城管执法局、各街道)
12.打造品牌文化。保护社区山水自然风貌、传统格局与街巷肌理,防止大拆大建,传承延续历史文化和社区记忆,推动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历史建筑、不可移动文物建筑的保护性更新,鼓励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的功能置换和活化利用。引导建立邻里社群社团组织,鼓励居民积极参与邻里活动,促进居民互助资源共享等。完善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建设或提质一批社区文化活动站、社区图书馆、图书室、24小时借阅机,推进“书香”社区建设。结合社区自身人文、地域等特点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充分挖掘单位制社区历史文化,新增一批社区博物馆,营造富有特色的社区文化。(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文旅体局、区人居环境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街道)
六、实施步骤
(一)全面摸清底数,制定创建计划。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依据长沙市“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标准对全区范围内纳入创建任务的25个“生活圈”开展专项体检,精准查找圈内短板问题,摸清圈内涉及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市政配套设施使用现状,以及公共空间规划建设和环境风貌治理等情况,提出补短板项目改造建议。统筹全区工程项目建设计划,按照优先启动、优先保障的方式,科学铺排全区未来三年“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
(二)强化项目推进,冲刺创建目标。根据年度创建工作计划,按照创建方案标准要求,全面推进“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圈内各项工程项目建设,全面利用、发掘圈内可持续发展资源,打造良性运维管理模式,完成年度创建工作任务。
(三)强化调度督查,压实主体责任。区人居环境局将围绕创建工作核心要求,定期调度“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及时通报各单位推进情况。对工作得力、成效明显的单位予以通报表彰,对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实施进度慢、任务不达标的单位及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并进行督办整改。各部门要紧盯目标、责任上肩、密切配合,合力推进“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落地落实。
七、组织领导
将雨花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纳入区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调度管理,由区人居环境局牵头指导落实。各单位根据职责分工,积极支持配合,共同推进创建任务落实。
领导小组将不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研究年度创建任务铺排;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整合多部门力量、资源向“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目标聚集;完成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认定、申报工作;配合上级完成创建A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联合认定工作;研究“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各街道要强化创建主体责任和属地责任,严格落实“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圈长负责制,由区人居环境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总圈长,街道党工委书记或办事处主任担任副总圈长,每个生活圈明确一名街道负责同志担任圈长,按照区创建任务年度分解目标,主动对接相关区直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持续推进创建工作,确保创建任务圆满完成。
八、保障措施
(一)鼓励市场参与。整合和记AG、市场、社会力量,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动车智能充电站、智能道闸、智慧老年食堂、智慧健身房、养老机构、阳光书屋等便民设施。通过实施有偿使用、落实资产权益、收益部分返还等方式,引导各类专业社会服务机构在基础条件较好的一批社区新建、盘活闲置物业,打造社区生活消费服务综合体,树立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需求的样板。
(二)强化政策保障。积极对接中央、省、市对口部门,争取“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制定出台“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奖补方案,根据居民自评和部门联合评定结果,区财政局要结合市财政奖补政策统筹安排区级创建奖补资金,分层分类对创建达标的AA型和AAA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工作给与支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分工,整合区直各部门单位力量,充分挖掘社区闲置资源,将社区公共基础设施补短板的项目、资金优先向创建达标任务社区聚集,集成化、系统化整合各方资源补齐创建短板,共同推进创建工作落地见效。
(三)广泛宣传引导。大力推介“绿色完整”居住社区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居民代表、社区管理者、技术专家、区直各相关部门单位参与创建活动,激发社区居民的主人翁意识。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报道等多种途径,广泛动员居住社区参与自评、申报、创建工作。坚持典型引路,及时总结经验,打造示范项目,提高创建活动的知晓度、参与度,增加市民自豪感、荣誉感,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附件:
1.长沙市雨花区城市居住社区一刻钟“生活圈”(创建评估型)划定范围及对应社区清单
2.长沙市雨花区创建“绿色完整”居住社区生活圈任务铺排表(2022-2025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